2010 聯合勸募

2007/11/18

95年公務員專書心得集.國家文官培訓所

九十五年度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寫作得獎作品集

國家文官培訓所編著

國家文官培訓所2006出版

ISBN 978-986-00-8333-0

1.行政管理 (572)



壹 → 公共政策





綠色藍圖

邁向台灣的「地方永續發展」

蕭新煌,蔣本基,紀駿傑,朱雲鵬,林俊全著

?200?出版

ISBN ?

?.? (?)


財政部台中關稅局課員王昭銘



p.20

永續發展不單純是我們生息的空間、環境、資源等物質產物的成住壞空,

同時也是政治、經濟、社會與文化等交互影響的關係。

而人文社會層面的重要性似乎更甚於物質世界。

也就是說,永續發展所追求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,

應是文質並具,同屬共享於當代與後世族裔。



貳 → 管理知能





僕人修練與實踐

(The World's Most Powerful Leadership Principle)

James C. Hunter著

李紹廷譯

商周2005出版

ISBN ?

?.? (?)


國家文官培訓所簡任研究員張清貴



p.101

《中庸‧20章哀公問政》

「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則其政舉;其人亡,則其政息。」

「故為政在人。取人以身。脩身以道。脩道以仁。」

公務人員是國家推動政務主體,素質良窳與能力強弱,

將影響國家的功能可否發揮、政策能否貫徹。

所以,如何激發潛能、鼓舞情緒、發揮效能,

滿足民眾需求,求乃各國正視課題之一。



p.102

《撲人的修練與實踐》一書,係以簡潔、扼要方式,詮釋僕人式領導哲理,

認為領導人必須像僕人般忠誠服侍部屬,找出並滿足基本需求;

而非像奴隸般命行事,滿足部屬欲望。滿足所和滿足所需可是天壤之別!




台灣電力公司台南區營業處電機工程監李衍新




p.120

大家都認為領導者就如風,人民就如草,

領導者的風格或觀念會影響人民。

但筆者以為風吹過,草仍在。

台語說的好:「樹頭khi.h.在,m-驚樹做風颱。」

全國公務人員就是所謂的「草」與「樹頭」,

不管風雨怎麼吹打,終究會雨過天晴,

而「草」與「樹頭」依舊可以欣欣向榮。



監察院調查員陳昱慧



p.163

杭特在書中一直強調領導與個人風格無關,而是與個人本質有關,

所以領導是性格的表現,而且屬於一種技能,是可以訓練的。

既然可以藉由訓練來改變,所以身為領導者必須要先讓自己成為有

恩慈、謙卑、尊重、無私、寬恕、誠實、守信等特質的人。

藉由周遭所有人的提醒,來發展僕人式領導的特質。

而領導並不是只限於領導者,杭特認為影響力來自於僕人式領導特質。

這種觀點可以讓我們練習將百年來僕人的哲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

藉由他人的提醒,來發展正面的影響力。



參 → 自我發展





人生一定要沾鍋

(Winning with People)

只有與人共贏,才有大贏家。

John C, Maxwell著

蔡璧如譯

智庫2006出版

ISBN ?

?.? (?)


花蓮玉里地政事務所課員李德貴



p.249 自我檢視與改善

在「鏡子原理」裡,作者建議要不斷檢視自己,

唯有意識到自己是哪種人,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,

才可以避免傷害到與他人的關係,改變的方法就是攬鏡自照,

「人心就像降落傘,不打開就毫無用武之地」,

所以要不斷自我檢視與不斷改善,

並且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,

足以讓自己好好重新認識自己,

這正是自我診斷的第一項工具,

避免讓自己長期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,而忽略與人相處對話,

藉由重新認識自己來安排與人互動的過程,增進人際關係的技能。



p.250 承認錯誤、勇於認錯

能夠承認錯誤,負擔責任的人,是能夠委以重任的,

體認到自己是有缺點、不夠完美的事實,

對於自己的錯誤要勇於承認,並且認錯。

賈德納(John Gardner)曾說:

「看不到自己的缺點,它們的癥結並不在於

無法解決問題,而是根本就看不到問題」,

今後要包容別人的錯誤與缺點,寬恕他人的所做所為,

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,發揮同理心與-悲憫的心,

讓自己成為受歡迎、容易親近的朋友。



p.251

客諺有云:「上山毋使(不必)問下山」,

意即走進登山入口,不要問那些下山的人,

因為山上的風景視野再好,也得自己親自去領略,

旁人說得天花亂墜,也只是聽說罷了,

一切要眼見為憑,道聽塗說無法帶來驚豔與感動。



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技士林文德



p.254 摘要

一、準備就緒:在人際關係方面,我們是否已做好準備?

(一)透鏡原理,我們是怎樣的人決定我們如何看待別人

(二)鏡子原理,我們第一個要檢視的人就是自己

(三)痛苦原理,受苦的人會傷害別人,也容易被別人所傷

(四)鎚子原理,千萬不要用鐵鎚去拍打別人頭上的蒼蠅

(五)電梯原理,人際關係中,我們可以提振他人,也可以令人沉淪

二、連結:我們是否願意把焦點放在他人身上?

(一)宏觀原理,全世界的人口,除了一個小小的例外,都是由他人所組成

(二)交換原理,與其對異己嚴辭以對,不如站在他們的處境上設想

(三)學習原理,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教我們某些事

(四)魅力原理,人們對那些對自己感興趣的人,也會產生興趣

(五)滿分原理,相信人們最好的一面,通常會激發出他們最好的表現

(六)對抗原理,關懷應該先於對抗

三、信任:我們可以建立彼此的互信嗎?

(一)基石原理,信任是所有關係的基石

(二)情勢原理,千萬不要把目前的情勢看得比你的關係還重要

(三)鮑伯原理,當鮑伯和每個人都處不來的時候,通常鮑伯自己就是問題所在

(四)親近原理,如果我們能放鬆自處,會幫助別人安心自在地和我們相處

(五)戰壕原理,在做戰前準備時,要挖一個夠大的藏身洞以便容納朋友

四、投資:我們樂意投資他人嗎?

(一)花圃原理,所有的關係都需要細細栽培耕耘

(二)101%原理,找出彼此認同的1%,然後投注100%的努力

(三)耐心原理,和別人同行的旅程總是比一人獨行來得慢,

       兩個人的友誼,至少需要其中一方的耐心

(四)慶祝原理,真正考驗友誼的,並不僅是當朋友失敗時,我們有多忠誠,

       而是當他們成功時,我們有多興奮。

       平庸之輩不希望別人有超凡的表現。

(五)高層次原理,待別人比他們待我們還要好時,我們的層次已經提升至更高境界

五、互惠:我們可以創造雙贏的人際關係嗎?

(一)回力棒原理,當我們幫助別人,我們也幫助自己

(二)友誼原理,我能為朋友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當他的朋友

(三)合夥原理,德蕾莎修女曾說:

       「和別人一起努力將增加共贏的機率。

        你可以做我不能做的事,我可以做你做不到的事。

        我們一起可以成就很多大事。」

(四)滿足原理,在最美好的係當中,只要雙方能夠在一起,這種喜樂就已足夠。

       快樂與人分享,快樂加倍。



肆 → 人文關懷





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

(?)

人生的機會,就隱藏在你的內心當中...

?著

范湲譯

圓神2005出版

ISBN ?

?.? (?)


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助理員吳青蓉



活水源頭【金椽獎】

http://www.ncsi.gov.tw/06_books/award/95/9501.pdf



p.287



壹、前言



朱熹〈活水亭觀書有感〉詩云:

「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;

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!」

是宋朝朱子胸中所得新意與方塘活水所譜下千古傳誦的詩篇,

用活水本源活潑意象來比喻生命的美好來自永不枯竭的活水。

「機會」如同活水一段,時時出現在生命之中,讓我們不期而遇。

人間處處有生機、轉機,只要我們用心感受,便可察覺它的存在。



作者亞歷士‧羅維拉用整整七年時間,將紙筆當成自我療癒的工具,

以書信的方式,寫下心中所感,加上由書籍、故事、電影及歌曲,

所摘錄的相關文字,結集而成。

可以說他是為自己而寫的,也是為那些

對生活現況不滿、正在尋找生命意義、渴望找到人生方向的人而寫的。



貳、本書摘要



一、造成生命的困境

◎ 我們的生活,往往是用忙碌去填補貪婪造成的空虛



(一)壓力、憂慮

(二)焦慮、恐懼



二、改造生命的元素

◎ 除非你做自己的礦工,否則無法採集到真正的智慧寶藏

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困境之後,要勇敢面對。

首先應「傾聽內心的聲音」自我觀察,

進而「運用潛意識和想像力」自我催眠,

再「尋找自己遺忘多時的才能」,開發自我潛能,

最重要的是「相信自己」有能力去改變,展現真正的自我。



(一)傾聽內心的聲音

(二)運用潛意識和想像力

(三)尋找自己遺忘多時的才能

(四)相信自己



三、做生命中的主人

◎ 當我們不再成為別人附屬品,而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主人,幸福才會來叩門!

透過此五步驟,逐一檢視,自我對話,將從中發現,

生命還有另一種可能性,並找到真正的方向,

作者於自序〈歡迎加入〉所言:

「讓我們也做真正的自己,同時也學習與人共處;

或許,生命最美好的部分就在這裡呢!」



(一)有時候,自私一點是必要的

王爾德曾說:「利己主義並不是為所欲為,而是希望人人都能活出自己」。

作者認為,人需要自私,因為利己主義是自我人格以及人生重新定義的關鍵要素;

一唯有適時採取健康的利己主義(指對自己本身所投注的興趣和關注),

才得以重新定義人生,減少別人我們的影響,

要知道有件事情連上帝都做不好的,就是取悅所有的人; 

也唯有健康的利己主義,才能做到「愛別人就像愛自己一樣」,

因為能真正關愛自己或尊重自己的人,才有能力真的去愛別人。

(二)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

(三)傾注熱情,享受生命

當我們能夠坦然接受自己,也決定表現原有的面貌時,生命從此步上坦途,

因為這個念頭,一定能夠讓我們安於貧窮的,絕對不要再做自己不快樂的事。

找出自己討厭的事情,比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要簡單多了,

從這點下手,弄清楚自己的喜惡,

就可以傾注你所有的熱情,盡情享受生命。

工作就該像這樣賦予它生命才是,

它是「我喜歡」做的事,而非「我應該」去做的事,

不要再把「賺錢維生」當成工作的目的,而你卻渾然不知;

或者你看到機會來了,但你抓不住。

傾全力去發掘自己的目的,標然後擬定計畫去達成,

這絕對是值得你去投入的事。

(四)堅持到最後一秒鐘

(五)寫一封信給自己



參、對本書的評價



一、以書信方式自我對話

作者藉由寫給「老闆」聊天談心的二十五封信,

說出自己探索內心和與人相處的過程和收穫,

並引領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特色,如何做真正的自己,

進而成就自我,過幸福的生活,亨受有意義的人生。



二、寫一封信與讀者對話

他引用惠特曼語錄所言:

「你別用我的眼睛看世界,也別用我的手去拿東西。」

他寫此書,是希望提供一種思考方式,不管大家同不同意他的看法,

最重要的是,對自我能有更深刻的認識,

用我們自己契合的方式發現自我,用我們自己的標準定成功,

他期望我們能找到心內羅盤,期望我們得到幸福。

而幸福是什麼?是生活中

能夠日復一日、時時刻刻都樂在自己從事的活動,

這就是幸福。而找到自己,就是幸福的源頭。



肆、讀後心得



《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》這本書,提供不同的思考模式,

讓我們放下手邊工作,靜心檢視自己內在,

因為人生的機會,就隱藏在我們的內心當中。

機會意指機緣運會,我們的生命中一直充滿機會,

就看我們慧眼能否視出端倪,且在適當的時間掌握機會。

然而機會之所以出現,有時候是我們大膽提出要求,

它是可以被創造的,只要我們改變態度,

改變看世界的方式,艱難可成鍊石,威脅化為機緣。

反向觀之,機會一旦出現,也可以檢視我們的內心,

是害怕、恐懼、不安、悲觀,或是學習虛心、耐性、樂觀以對,

由我們面對人生機會的態度,再一次認識自己、審視自己,不啻是更好的時機。

在改變自己迎接機會之際,亦應隨機緣檢視自己,

方能更深刻地瞭解自己、修正自己,由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的迎接,

由被動的接收變成主動的擁有,讓這機會成為自己享用的「活水源頭」。



一、改變自己迎接機會

◎ 生命中各種機會的質與量,直接取決於我們面對機會時的態度



(一)自我診斷

(二)自我認同

「Be the bestt of you, not better than you.」

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,不需打腫臉充胖子。

如果你一直在意別人的眼光,藉由別人的觀點來定義自己,

恐怕無法回答「我是誰?」這個問題。

許多時候,我們的生命之所以變得複雜,常常是由群體影響所造成,

由「群體之一」變成「個人」是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,

因為人無法獨立思考,對外在各種物品的依賴性遠超過對自己的信賴,

例如:打高爾夫球、開名貴跑車、身邊圍繞名流,是所謂成功形象。

然而真正的成功,在於循序漸進地發現自己生命的目標,享受踏實的每一刻。

不是由別人來告訴我們如何才算成功,由自己來定義成功,

不要背負他人期的自己,找到自己,認同自己,自活出自己,

讓自己的內在更加平靜,將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人。

(三)自我型塑

我們以為「自我」就是我的意見、我的看法,

事實上,那並不是真正的自我,是媒體給我們的意識形態。

讀書,自覺可以最深沈,最為理性,也最容易察覺。

學習的目的,不只累積知識,亦提供各種思考的途與材料,

將材料提煉後,就能構成自己的想法,重新型塑自己、發掘自己。

(四)自我凝聚

成功是自我成長的果實,想要收穫這個甜美果實,

需要時間和耐心,更需要會選擇方向的智慧。



二、隨順機會檢視自己

◎ 生活環境是威脅,還是機會,由你自己選擇



(一)自我觀察

(二)自我激發

(三)自我創新

(四)自我實現



伍、個人見解



作者是以書信方式自我對話,為的是尋找真正的自我,

只要靜下心來,隨時都是發現真我的機會。

但人不能封限於自我中心,無視於社會理想之價值,

所以我認為運用這個追尋人生意義的方法,

可由自我內在觀察,拓展至自我外在身分,

更發揮到對國家共榮的意識。

所以發現自我內在機會同時,即是

發揮公務員功能的機會、發展台灣立足世界機會的一刻。



一、自我機會



認識自我是一切的開端,藉由蘇軾〈定風波〉一詞,

更進一步地探討自我機會之存在。

這闋詞是蘇東坡被貶至黃州第三年所作,

在詞牌下的小序中言由:

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,雨具先去,

同行皆狼狽,余獨不覺,

已而遂晴,故作此詞。」負詞之盛名的大文豪,

是如何產生不同於狼狽人的心態,行走於惡劣的天氣之下?

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」、「落花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!」

轉變自己、相信自己、評價自己,最後安頓自己,隨境成長,

這一生便都是我們的機會。



(一)自我轉變,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

(二)自我堅信,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

(三)自我評價,料峭春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

(四)自我安頓,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情



二、公務員機會



瞭解自我機會的原則,身為公務員的我們,如何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所長?

又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工作的挑戰、把握與人互動的機會?



(一)不自我設限─君子不器〈為政〉

(二)不自我損道─君子謀道不謀食〈衛靈公〉

(三)不自我為是─君子求諸己〈衛靈公〉

(四)不自我權衡─君子之德風〈顏淵〉



三、台灣機會



當國家將任用派令交給我們的同時,代表國家把發展機會交到我們手裡,

每一位公務人員都是政府機關的資源因子,

角色定位應以自我管理取代被動控制、價值觀念應以顧客至上代替老闆第一,

而組織編制亦應以合作的工作小組取代分工的功能部門,

一旦公務人員能於工作崗位播種耕耘,國家方能有成長收穫的機會。



(一)知識經濟

「知識經濟」(konwledge-based Economy),

泛指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(New Economy)運作模式。

政府成立的目的,是為政治消費者(納稅人)對政府的期待,

建立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型政府。

政府應推動組織再造、重新檢討政府角色、定位與功能,改造制度,

使公務人力及服務有更大發揮空間。

有知識經濟型的企業型或服務型政府,及政治、人才、法制與社會倫理環境的配合,

方能滿足民意需求、領導經濟成長及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。

(二)學習型團隊

(三)發展經驗



陸、結語



當我們追求有意義、有價值的事物或學問時,心裡上便會有所轉折,

文學家王國維曾藉由古人之詞,評斷意境,進而被譽為「人生三境界」說,

在此亦可引用來分析自我機會之法:

幸福是機會的影子,幸福是在生命之中指引方向的美好感受,

「做你內心真正想做的事,這時你便不會不滿足,不再心存妒忌」。

審慎面對當下每一刻,因為你不佑道這一刻會不會是下一刻的機會。

這一生都是我們的機會,檢視深度自我、培養高度自覺的機會。

「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!」

開溝引渠的朋友們,你找到生命中的活水了嗎?



一、自我突破

◎ 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〈晏殊‧蝶戀花〉



二、自我執著

◎ 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〈柳永‧鳳棲梧〉



三、自我無悔

◎ 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〈辛棄疾‧青玉案〉







http://www.ncsi.gov.tw/06_books/award/index.html



全國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寫作

得獎作品




面對全球化競爭激烈、知識發展迅速的時代,公務人員身為國家骨幹,

自應奮發精進、時時學習,才能創新超越,提升國家競爭力。 

    

考試院鑑於原由銓敘部舉辦多年之「全國公務人員專書閱讀心得寫作活動」,

與本所所辦理的一系列閱讀學習活動同質性甚高,

同時考慮本所培訓公務人員的基本組織特性,爰將上述銓敘部主辦的活動,

自民國93年1月起移交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轉交本所承續辦理,

並擬定《公務人員專書閱讀推廣活動計畫》以為準則。 

    

本所自94年度起,業已進一步將原每月一書活動與專書閱讀心得寫作活動結合,

期盼對帶動公務人員閱讀風氣,協助各主管機關建立學習型的組織,有所裨益。 



PS:下載Acrobat Reader。

http://www.adobe.com/products/acrobat/readstep2.html





http://w3.ncsi.gov.tw/06_books/01_book_01.asp



國家文官培訓所.每月一書



「每月一書」活動,旨在鼓勵公務人員勤於閱讀有益之圖書,

每月至少閱讀一本書,為期符合公務人員需要,誠摯邀請大家共同參與,

並將閱讀心得與大家分享。



投稿信箱 editor@ncsi.gov.tw稿酬從優,經評審通過之優良作品,

將按當月書目於網路刊登,另有免費電子簡訊定期寄送。

沒有留言: